【編者按】近期,楊春寶一級律師接受《國際市場》雜志的專訪,暢談中國企業如何避免和應對中外合作碰到的問題。該篇專訪登載在《國際市場》雜志2021年第2期上,并在該期刊公眾號上轉載。特全文轉載于此,以饗讀者。
《國際市場》(雙月刊)創刊于1984年,由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主管,其直屬機構上海市電子商務促進中心(聯合國貿易網絡上海中心)主辦,是一份傳達政府聲音、引導和幫助中外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宣傳品牌、開展海內外合作的高端媒體平臺。《國際市場》集外貿經濟、電子商務、國內外投資、商務服務等相關領域背景透視、現狀評析、信息交流、人物訪談、政策解讀以及服務對接等功能于一體,是中國較有影響力的經濟類綜合雜志。
人物簡介:
“在您看來,中國企業和外國企業如何合作才能卓有成效?您可以通過代理的案件來說明。”記者說。
“我就以中國企業和意大利企業的合作為例來說吧。”楊春寶律師說。
楊春寶律師介紹說,意大利有很多世界知名品牌,特別是一些奢侈品或者準奢侈品品牌,這些品牌通常由代理商引進中國市場。他的一個客戶是意大利某知名品牌中國經銷總代理,在全國開了100多家店,從而提升了意大利這個品牌在中國的知名度,打開了中國市場。然而,意外的事情發生了,代理商和意大利品牌方合作還沒有到期,意大利品牌公司就終止了合同。原來,另外一家中國公司丙方看到該意大利品牌有影響,銷售業績好,就私下找到意大利品牌公司,以更優惠的回報搶走了總代理權。楊春寶作為原代理商的常年法律顧問代理其處理善后事宜,最后意大利品牌方給了較大的補償,事情才算了結。
“生意場上競爭是正常的,但一定要講誠信。意大利品牌方和丙方違規操作,產生了許多麻煩和煩惱,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楊春寶律師說。
“您接觸過的意大利律師或者商人,他們誠信如何?”記者問。
“與我們合作的律師和商人都非常誠信,比如委托我們的意大利企業在完成委托事項后能夠及時足額支付律師費。當然,對合作對象的基本調查還是非常必要的。”楊春寶說。
文化差異是合作雙方要碰到的問題,如何消除文化差異?
“文化差異容易導致矛盾和沖突,這在貿易中體現不是非常明顯,貿易雙方,交貨、驗收和付款等按照合同來辦就行。但是在合資合作洽談中,文化差異體現還是比較明顯的,容易導致矛盾沖突,中國企業要重視這個問題。”楊春寶說。
楊春寶律師強調,中國一些公司對于文化差異重視不夠,這在國際合作中是要避免的。外國企業和中國企業的經營理念和處事風格往往會有不小的差異,所以和外方合作,要充分重視這種現象。事先了解,合理應對,就能避免可能出現的矛盾和沖突,這是最好的經營之道。如果雙方出現了矛盾和沖突怎么辦,就要注重溝通,在國際合作中,一定要學會溝通,要善于溝通,律師可以促進雙方的溝通。
“你代理過不少意大利的案件,你認為意大利人待人接物處事,有什么特點?”記者問。
“我合作過的有意大利律師行、意大利展覽公司等。我對意大利人的印象是他們比較喜愛享受地中海陽光,上午基本上不干活,他們政府辦事節奏比較慢,我和他們打交道的時候有心理預期,安排工作的時間進度盡量寬松。我這樣說是和美國或與英國、德國相比較,我覺得不僅僅意大利人是這樣,整個南歐或者是地中海那邊的包括西班牙也都是這樣的。”楊春寶律師說,“當然,因人而異,我接觸的意大利展覽公司的意大利人,效率就相當高。”
楊春寶律師參加過歐洲的多起企業并購案,了解熟悉國際并購。他代理山東煙臺的一家小企業并購一個意大利小企業,通過并購,滿足了煙臺企業本身發展需要,還打開意大利市場甚至可以說打開歐盟市場。
“我發覺凡是中國企業國際合作成功的,都是對海外合作方比較了解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楊春寶律師說,“要了解對方,就要對合作伙伴做必要的調查。”
他說,企業到歐洲投資,調查就非常重要,你要明了,目的國的國家政治架構,社會是否穩定,目的國在歐洲處于一個什么地位,什么樣的文化特征,那兒的宗教是什么,工會情況如何,假期長短,當然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目的國的政策法律,投資有無行業限制,有什么限制,有些什么樣的鼓勵政策,稅法如何,聘請雇員的規定是什么,等等。具體到合作對象,最好調查到合作方的詳細信息,信譽如何,經營狀況如何,產品質量如何,其銷路如何,等等。
如何對外國合作對象進行調查呢?
“請第三方專業公司,咨詢公司、律師事務所,都行。你最好找有一定規模和聲譽的律師事務所。據我所知,很多國家的華人律師多數是做移民業務的,有時做一些簡單的人身傷害業務,做商務方面業務的華人律師比較少,所以即使非常愿意幫你,也不一定有那樣的專業能力來幫到你。”楊春寶律師笑道,“找大成律師事務所做業務就是不錯的選擇。”
“大成有什么案例可以與讀者分享嗎?”記者問。
楊春寶律師給記者講了一個案例。
一家意大利企業把商標轉讓給合作的中方,這商標是全球注冊的,雙方在協議中約定,意大利公司要把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商標權轉讓給中方后,中方才支付最后一筆轉讓款。意大利人沒有跑到美國遞交申請,直接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局遞交了申請,國際局把申請轉交給美國專利商標局。意大利人認為已經滿足了付款條件,中國公司認為你要向美國主管部門提交才行,你是通過國際局較交的,我要你承擔違約責任,最后一筆款不付。雙方發生激烈矛盾,無法解決。
楊春寶受邀擔任意大利公司的律師,他做了大量調查研究,研究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關于商標國際注冊的馬德里協定,還研究了美國專利商標局關于商標注冊、商標轉移登記的程序性規定。最后,他查到美國專利商標局的規定,說意大利公司通過國際局申請,是與在美國申請轉讓商標權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最后此案在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得到了仲裁委的支持,意大利公司勝訴。
“沒有你們的專業幫助,這事情就徹底麻煩了。”記者說。
“總之,中國企業和外方合作,要了解對方,要注重消除文化差異 ,要求同存異,如果有了糾紛,不能協商解決的就訴諸法律,仲裁是很好的選擇,法院訴訟也是可行的,中國與意大利簽有司法協助協定。”楊春寶說